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明市农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数控技术应用(660103)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大类及代码 | 职业类别 | 对应职业(工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加工制造类 | 机械零部件加工
| 普通车削加工 数控车削加工 数控铣削加工 加工中心加工 数控程序员 | 1+X 职业技能等级 证书 数控车铣加工 (初级、中级、高级)
|
说明: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及专业技能方向考取相应职业技能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面向制造类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创新发展等职业素质,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加工工艺、电气控制以及工业机器人协同制造等知识,具备机械软件绘图、数控车铣加工手动编程、自动编程、数控设备基本操作维护以及车间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5)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的意识。
(6)具有较强的规范、质量和效益意识。
(7) 具备获取信息,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8)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9)树立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法制观念。
(10)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知识要求
(1)掌握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知识。
(2)掌握机械基础知识,懂得机械工作原理,能准确表达机械技术要求。
(3) 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的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知识。
(5)掌握 CAD/CAM 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
(6)掌握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备解决本专业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备识读与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
(3)具备操作和使用普通机床(车床、铣床)的初步能力。
(4)具备操作和使用数控机床加工中等难度零件的能力。
(5)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6)具备基本的数控机床设备保养维护能力。
(7)具备对机械制造类企业生产一线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分析的初步能力。
(8)具有阅读英文的机床说明书、机床操作界面的能力;
4.主要接续专业
高职:数控技术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课程注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专业技能课设置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依据专业群建设设置专业课程,围绕智能制造,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专业实习采用工学交替进行,分段进行,含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与融合。结合实 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同时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 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 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 36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 36 |
5 | 体育与健康 |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有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46 |
6 | 历史 |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72 |
7 | 语文 |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 82 |
8 | 数学 | 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44 |
9 | 英语 | 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46 |
10 | 音乐 | 了解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认识音乐要素, 把握音乐形象, 感受音乐魅力,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聆听欣赏中外经典作品,理解中国音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密切关系,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36 |
11 | 晨读时光、红色经典 |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 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自信心。 通过学习三明红色故事,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感悟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 36 |
12 | 美术 | 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厚植民族感情、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欣赏中外经典艺术作品,了解美术的丰富面貌,学习鉴赏方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 |
13 | 信息技术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莫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108 |
(二)专业(技能)课
1.专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
1 | 电工技术与技能 | 了解电工专业理论和工艺知识;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及安全操作规范;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 | 4 |
2 | 机械制图 | 了解国家制图标准,会查阅手册及图册,掌握识图和绘图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 24 |
3 | 机械基础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力学、材料、机构与机械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 20 |
4 |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主干课。主要掌握金属 材料的合金化基本原理,了解材料成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依据,为 发掘材料潜力和开发新材料打下一个理论基础;了解各种典型材料 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有机关系;能初步从零件的 服役条件出发,对材料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正确地选择材料并合 理制订工艺。 | 6 |
5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 掌握机械加工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长度尺寸检测、角度检测、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检测及螺纹检测。在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上应达到初级技术工人应知、应会的要求,能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机械加工过程中及零件完工后的检测任务。 | 8 |
6 | 机械CAD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机械CAD的基本命令、熟练使用机械CAD绘图的各种方法,熟悉该软件的操作并掌握相关绘图技巧;能够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学生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产品绘制的能力,进而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0 |
2.专业核心技能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机械零部件测绘 | 学会拆装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学会工具、量具的正确选用和使用;独立绘制零件图及装配图。能够将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为后续制图软件的学习打好基础。 | 48 |
2 | 钳工 |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钳工的基 本操作技能和钳工常用的量具及设备、划线、锯削、錾 削、锉削、刮削、研磨、钣金、钳工加工以及典型机构 的装配与调整等内容 | |
3 | 电气焊 | 本课程是数控专业专业核心技能课,主要内容包括:电气焊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焊接基本操作方法:平焊、对接焊、横脚焊、立焊、角焊、CO2保护焊等。需要学生掌握电气焊设备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数悉电气焊设备主要部件的结构,会进行设备的工作调整和日常保养;具有对电气焊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能力。 | |
4 | 普通车床操作技能 | 本课程是数控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一门基于职业与工作分析,以常见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多学、多练、多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常用的一些方法,实训采取简单零件加工练技能、较复杂零件加工做产品,“学做练融合”,达到车工中级工水平。 | 76 |
5 |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
|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主要学习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相关 理论和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指令及使用方 法,掌握零件的车削加工和精度检测的方法,解决实际 生产中的零件加工问题,能对数控车床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 84 |
6 | 数控铣削编程与操作
|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 控铣床的结构与功能,掌握数控铣床机床操作、常用 CAM 软件的应用,能够根据图样的要求编制零件的加工 程序,能够正确操作数控铣床,并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 80 |
7 | CAD/CAM技术应用 | 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技能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目前常用CAD/CAM 软件 Mastercam 的使用,能独立运用Mastercam 软件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三维构图,具备选择刀具和加工方法、后置处理、生成加工程序,并在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以及其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 60 |
8 | 三维建模 | 中望3D是数控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望3D使用课程 是基于过程控制的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在造型、设计、分析和制造 方面提供了一整套产品数字模型,已广泛用于设计产品、机械设备, 是学生辅助加工产品,提高竞争力的有力的工具。主要内容包括中望3D入门,曲线的建立、操作与编辑,草图的建立及约束管理,三维实体建模与编辑,产品装配建模与编辑,工程图的建立、编辑、注释 及明细表等,样条曲线及自由形状特征的建立与编辑,简单的数控加工模块。 | 48 |
3.专业选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工 业 机 器人基础
| 本课程是工业机器人技术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及在各行业中的应用,熟悉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情况,认识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及物理组成要件;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的传感系统、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具有简单的示教编程能力,为以后学习工业机器人技术学科的其他科目奠定基础。 | 40 |
2 | 3D打印技术基础 | 本课程培养学生了解逆向扫描的发展现状,逆向扫描仪的结构原理与基本操作。3D 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3D 打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基本操作。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 60 |
3 | 先进制造技术
| 了解制造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了解制造新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 60 |
4 | PLC 技术
| 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规格、 类型、种类以及品牌等,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基本指令及编程,步进顺序控制指令应用,功能指令应用;能利用可编程控制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编 程;会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及相关软件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 | 60 |
4.专业实习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认知实习
| 学校组织学生到某单位或企业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便于今后的专业教育,认识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周。 | 30 |
2 | 跟岗实习 | 对学生在学习阶段,不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跟岗实习时间一般不超过 2 个月,根据教学任务灵活安排跟岗实习。
| 40 |
3 | 顶岗实习 | 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年级,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 50 |
(三)其它教育活动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入学教育
| 明确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和目标;明确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了解资助政策和资助申报要求;明确学生守则要求。 | 30 |
2 | 军训 | 掌握军事训练的动作要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服从意识。 | 40 |
3 | 劳动 | 结合专业学生特点,指导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树立劳动观念、学会感恩、增强社会责任。 | 50 |
4 | 毕业教育
| 理想信念、诚信、感恩教育;就业形势与政策、入职适应、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法纪、廉洁教育;离校手续办理流程;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和党和国家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 30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三年制中职每学年教学时间为40周(含复习考试),周学时一般为28,三年总学时数不少于3300,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学时计算;学时与学分的换算一般18学时计为1个学分,三年制中职总学分不得少于164学分,军训、入学教育、劳动、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计4学分。实施1+X证书制度,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一定规则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5%,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
(二)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项目 学期 | 课程教学 | 考试 运动会或技能周 | 入学教育 | 军训 | 劳动 | 认知实习 | 跟岗实习 | 顶岗实习 | 毕业教育 | 学期周数 |
一 | 18 | 2 | 1 | 1 | 22 | |||||
二 | 17 | 2 | 1 | 20 | ||||||
三 | 17 | 2 | 1 | 20 | ||||||
四 | 17 | 2 | 1 | 20 | ||||||
五 | 14 | 2 | 4 | 20 | ||||||
六 | 19 | 1 | 20 | |||||||
合计 | 80 | 1 | 1 | 1 | 1 | 9 | 19 | 1 | 120 |
(三)教学进程安排表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时与学分数 | 考核方式 | 学期周课时分配 | |||||||||
总课时 | 总学分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8 | 17 | 17 | 17 | 14 | ||||||||||
课时 | 课时 | 课时 | 课时 | 课时 | 课时 | |||||||||
公共基础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6 | 2 | 36 | 考查 | 2 |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34 | 2 | 34 | 考查 | 2 | ||||||||
3 | 职业道德与法制 | 34 | 2 | 34 | 考查 | 2 | ||||||||
4 | 哲学与人生 | 34 | 2 | 34 | 考查 | 2 | ||||||||
5 | 语文 | 208 | 10 | 208 | 考试 | 4 | 2 | 2 | 4 | |||||
6 | 数学 | 208 | 10 | 208 | 考试 | 4 | 2 | 2 | 4 | |||||
7 | 英语 | 208 | 10 | 208 | 考试 | 4 | 2 | 2 | 4 | |||||
8 | 信息技术 | 108 | 6 | 36 | 72 | 考查 | 4 | 4 | ||||||
9 | 体育与健康 | 160 | 9 | 80 | 80 | 考查 | 2 | 2 | 2 | 2 | 2 | |||
10 | 音乐 | 28 | 2 | 28 | 考查 | 2 | ||||||||
11 | 历史 | 28 | 2 | 28 | 考查 | 2 | ||||||||
12 | 古诗词/红色经典 | 69 | 4 | 34 | 考查 | 1 | 1 | 1 | 1 | |||||
公共基础课小计 | 1155 | 61 | 1003 | 152 | 21 | 15 | 11 | 17 | 6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基础课 | 1 | 机械制图 | 174 | 9 | 100 | 74 | 考试 | 4 | 4 | 2 | |||
2 | 机械基础 | 170 | 9 | 100 | 70 | 考试 | 4 | 6 | ||||||
3 | 电工基础 | 34 | 2 | 24 | 10 | 考试 | 2 | |||||||
4 | 金属材料 | 68 | 4 | 68 | 0 | 考试 | 4 | |||||||
5 |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 68 | 4 | 56 | 12 | 考试 | 4 | |||||||
6 | 机械CAD | 102 | 6 | 0 | 102 | 考查 | 4 | 2 | ||||||
专业核心课
| 1 |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 | 124 | 8 | 36 | 100 | 考试/考查 | 4 | 4 | |||||
2 | 数控铣床编程及加工 | 56 | 4 | 16 | 40 | 考查 | 4 | |||||||
3 | 钳工操作技能 | 72 | 4 | 16 | 56 | 考试/考查 | 4 | |||||||
4 | 电气焊焊接技术 | 68 | 4 | 16 | 52 | 考试/考查 | (4) | |||||||
5 | 机械CAM | 56 | 4 | 8 | 48 | 考查 | 4 | |||||||
6 | 机械零部件测绘 | 56 | 4 | 16 | 40 | 考试/考查 | 4 | |||||||
7 | 三维建模 | 56 | 4 | 0 | 56 | 考查 | 4 | |||||||
8 | 普通机床操作技能 | 170 | 9 | 30 | 140 | 考查 | 6 | (4) | ||||||
专业选修课 | 1 | 工业机器人 | 68 | 4 | 12 | 56 | 考查 | (4) | ||||||
2 | 3D打印技术 | 56 | 3 | 12 | 44 | 考查 | (4) | |||||||
3 | 先进制造技术 | 56 | 3 | 56 | 0 | 考试 | (4) | |||||||
4 | PLC技术 | 68 | 4 | 34 | 34 | 考试 | (4) | |||||||
实习实训课 | 1 | 认知实习 | 30 | 1 | 0 | 30 | 考查 | 30 | ||||||
2 | 跟岗实习 | 120 | 8 | 0 | 120 | 考查 | 30 | |||||||
3 | 顶岗实习 | 570 | 30 | 0 | 570 | 考查 | 30 | |||||||
专业技能课小计 | 2404 | 118 | 600 | 1804 | 8 | 4 | 18 | 12 | 20 | 30 | ||||
其他教育活动 | 入学教育 | 30 | 1 | 30 | 0 | 考查 | 30 | |||||||
军训 | 30 | 1 | 0 | 30 | 考查 | 30 | ||||||||
劳动 | 30 | 1 | 0 | 30 | 考查 | 30 | 30 | |||||||
毕业教育 | 30 | 1 | 0 | 30 | 考查 | 30 | ||||||||
其他活动小计 | 120 | 4 | 30 | 90 | ||||||||||
总学时合计 | 3679 | 193 | 1633 | 1946 | 29 | 29 | 29 | 29 | 28 | 30 | ||||
各课程比例 | 公共基础课 | 31.39% | ||||||||||||
专业技能课 | 65.35% | |||||||||||||
实践性教学 | 52.89% | |||||||||||||
选修课 | 6.74% | |||||||||||||
其他活动 | 3.26%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 12 人;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90%;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2 名。
专业专任教师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时,有仁爱之心,对本专业课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熟悉教学规律,了解和关注先进制造行业动态与发展方向,具备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的能力。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本专业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教室内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 WiFi 环境,并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走廊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本要求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室)配置与要求如下表 8.2.1 所示。
表 8.2.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室)配置与要求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实训室功能 | 主要实训装置 | 工位数(个) |
1 | 数控实训基地 | 数控车、加工中心、3D打印、工业机器人及计算机仿真实训 | 数控车床 | 30 |
加工中心 | 16 | |||
工业机器人 | 8 | |||
计算机数控仿真 | 40 | |||
零件测绘室、各类量具、机械模型 | 40 | |||
3D打印 | 30 | |||
2 | 普车实训基地 | 车工及普通设备实训 | 普通车床 | 40 |
牛头刨 | 2 | |||
摇臂钻 | 2 | |||
锯床 | 2 | |||
平面磨 | 2 | |||
砂轮机 | 8 | |||
普通铣床 | 2 | |||
3 | 钳工实训基地 | 数控仿真模拟 | 六角钳工台 | 60 |
台钻 | 2 | |||
测量台 | 1 | |||
4 | 电气焊实训基地 | 焊接实训 | 普通焊机 | 16 |
二氧化碳保护焊 | 8 | |||
氩弧焊 | 6 | |||
切割机 | 1 |
校外实训基地:三明市海达工贸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市东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轻化机械有限公司等周边企业。
(三)教学资源
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择优选用校本教材,应配有 PPT 电子文档及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学校图书馆应配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图书文献资料。
(四)教学方法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实施过程中,以服务“基于工作岗位的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为前提,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寓素质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业需要进行精炼和重组,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讲授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在考核评价上,从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和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实 习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 机结合起来。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训练时间,有意识地强化企业工作规 范及安全生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意识。
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实际操作等手段,直观讲解教学重点要点。为配合教学,还要准备相应的资料,比如加工工艺卡、加工流程表、实训报告等。
3.教学管理方法
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 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过程管理,即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措施来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业务管理,即对学校教学业务工作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3)教学质量管理,即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4)教学监控管理,将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找出放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五)学习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注意吸收家长、行业企业参与。校内校外评价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实践中运 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重视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等职业 素质的形成,以及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生产设备,保护环境 等意识与观念的树立。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师、实训室和实训场地等教学资源,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在修业年限内,学生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并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方可毕业:
1.通过相应课程学习,累计学分达 170 分以上;
2.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科目测试,成绩 D 级及以上;
3.通过统一组织的专业技能测试,成绩 D 级及以上。